口腔顎面外科 高主強 醫師
口腔顎面外科(簡稱口外)的工作範圍很廣泛,除了口腔癌切除及重建手術之外,拔智齒、植牙、正顎手術以及顳顎關節疾病的處理,也都屬於口腔顎面外科的治療範疇。以下將就這些疾病做一些簡單的介紹。
口腔癌切除及重建
癌症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,而口腔癌在各種癌症的排行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。
口腔癌形成的病因以檳榔為主,少部份的人會因為製作不良的假牙,長期刺激口腔黏膜,形成口腔癌。
一般來說,患者一旦確診為口腔癌,我們會先安排一系列的檢查,如頭頸部電腦斷層掃描、胸部X光、腹部超音波、全身骨掃描甚至是正子攝影,先確定腫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的情形,再來決定治療計畫;治療方式有手術、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,而手術所造成的缺損區域,則是利用游離皮瓣或是局部皮瓣來進行重建。
阻生智齒拔除
”智齒到底要不要拔?“這一直是許多人常常會問到的問題,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智齒是怎麼形成的。
智齒其實就是所謂的第三大臼齒,原本是屬於正常齒列中的牙齒,大約從17至21歲開始萌發;由於以前的食物比較粗糙,咀嚼食物的時候同時會刺激顎骨發育,顎骨發育越大,牙弓也越大,所以每顆牙齒萌發出來後,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排列,然而現在的食物都比較精緻化,上下顎骨缺乏咀嚼食物的刺激,導致上下顎骨的發育會比較小,牙弓變小,無法容納最晚才萌發的第三大臼齒,所以這些長不出來的牙齒便卡在骨頭、牙肉裡面或是往頰側舌側亂長。
這些智齒如果長得正,具有咬合功能,就不一定要拔。但是長歪或是埋在骨頭、牙肉裡的智齒,因為是口腔清潔上的死角,所以容易會有發炎、感染、蛀牙的情形,有些嚴重的感染甚至會延伸到頸部,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危急生命,所以基於預防的理由,才會建議將它們拔掉。
除了以上理由之外,埋在骨頭裡的智齒,通常牙冠部位還會殘留著牙胚的上皮,這些牙胚上皮有可能會產生變異,形成囊腫或是腫瘤;接受牙齒矯正的患者,智齒也會影響牙齒的重新排列,這些也都是建議拔除智齒的理由。
人工植牙
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,一付是乳牙,一付是恆牙,恆牙若是保養得不好被拔掉了,就只能利用旁邊的牙齒做固定式牙橋,條件再差一點的,則是做活動假牙。直到1952年,瑞典骨科醫師Branemark發現鈦合金與骨頭可以達到良好的癒合,並將這個發現應用在缺牙的患者口中,恢復咬合功能,從此人工植牙便成了固定式牙橋及活動假牙之外的令一種選擇。
人工植牙的原理是將鈦合金的人工牙根植入缺牙區域的齒槽骨,等到人工牙根與齒槽骨癒合之後(約3至6個月),便可以在人工牙根上製作假牙。然而在進行植牙手術前,仍須要審慎評估齒槽骨的寬度及厚度,以防植體打穿上顎鼻竇或是壓迫到下顎齒槽神經。
正顎手術
由於近年來國人的經濟水平提高,接受牙齒矯正的比例也增加了,但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暴牙、戽斗、咬合不正或是臉型歪斜,無法單純只靠牙齒矯正,就必須配合以正顎手術的方式來治療。
正顎手術,顧名思義,就是矯正上下顎骨發育異常的手術。上下顎骨在發育期間若是產生異常,如上顎發育過度、上顎發育不足、下顎發育過度、下顎發育不足或是單邊的上下顎發育異常,就會產生各種不同形態的咬合及顏面外觀的異常,程度輕微的,會造成臉型外觀上的不諧調,例如暴牙、戽斗,而狀況嚴重的,還會有上下牙齒錯咬、開咬甚至是無法對咬的情形,這不光是影響到外觀,連咀嚼食物都會造成困難,進而影響到消化功能。
一旦發生這種情形,就需要靠齒顎矯正醫師以及口腔顎面外科醫師一起配合,經由正面、側面的測顱X光片、電腦斷層掃描、臨床照片、上下顎石膏模型,就可以分析出顎骨發育異常的種類與程度,再經過與患者本身、矯正醫師、口外醫師三方面溝通討論後,擬定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,以術前矯正將牙齒排列整齊,再經由手術將發育異常的上下顎骨調整到理想的位置,最後以術後矯正將齒列做最後的微調,就可以使患者恢復正常的咬形態,同時達到臉型改善的效果。
顳顎關節障礙
嘴巴張開時兩邊臉頰會痛、打哈欠或是吃東西時顳顎關節會發出聲音...,這些都是顳顎關節產生障礙的症狀。
顳顎關節位於雙側耳前的位置,是人體中最特殊的一種關節,它除了可以做旋轉的動作之外,也可以做前後滑動的動作,然而顳顎關節跟人體其他關節一樣,如果使用過度,也會發炎、磨損。
現代人的工作及升活壓力較大,許多人有不自覺咬牙、夜間磨牙、吃東西用單側咀嚼的情形,或是有些人喜歡吃檳榔、口香糖、豆干等較硬較韌的食物,都會造成顳顎關節及臉頰的咀嚼肌使用過度,狀況輕微者會有咀嚼肌或是顳顎關節疼痛的症狀,嚴重者則會有顳顎關節磨損、關節軟骨錯位、肩頸疼痛的情形。
治療顳顎關節障礙的方法,目前大多以藥物控制、物理療法、咬合板等非手術性治療為主,除非已經產生較嚴重的關節病變,才會以關節鏡或是外科手術的方法加以治療。